NY∕T 3176-2017 稻米镉控制 田间生产技术规范(农业)

ID

A6EA93444E94456284616F5531E79F91

文件大小(MB)

0.59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1-12-23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01,B 20 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3176一2017,稻米铺控制田间生产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admium control in rice field production,2017 -12-22 发布2018-06-01 实施,;②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L,NYjT 3176-2017,刚昌,本标准按照GB/ T 1. 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向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同水稻研究所、中同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肉子风险评估实验室(成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肉子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沙)、湖南农业大学、浙江省瑞安市农林局、江两省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两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卫星、王敏、刘仲齐、代天飞、唐昆、毛雪飞、朱智伟、唐启源、卢明和、郭龙平、,张时龙、梁仁敏、张长波、苏光膜、余本勋、郑晓微、黄敏、叶永印、曹赵云、郑永敏,I,NYjT 3176-2017,稻米铺控制田间生产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米锅控制的回间生产基本要求与技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不同污染风险区通过源头控制、土壤调理、品种选用、水肥管理和土壤改良等田间生,产技术控制稻米中的锅含量,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GB 5084 农,GBj T 2334,NYj T 3,NYj T 3,NYj T,NYj T,3,4 稻米铺控制技术方,4.1 源头控制,4. 1. 1 11 类、m 类控制区应开展稻,含量动态监测,控制输入性铺污染风险,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技术措施,并,肥管理"为主、,范应用推广、持续,化学防控技术措施,4. 1.2 土壤环境监测应按NYj T 395 的规定执行。H 类、四类控制区宜同时监测土壤与稻米产品,4. 1.3 灌溉水监测应按NY / T 396 的规定执行。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084 的规定,不应使用工,业污水灌溉,4. 1.4 肥料使用应符合NY / T 496 的要求。避免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的肥料;防止施用含锅量不符,合GB/ T 23349 要求的矿物肥、有机肥;禁止使用工业废料、城镇生活垃圾和河塘底泥、污泥等来源的,肥料,1,NY/T 3176-2017,4. 1.5 肉地制宜采取秸轩还田方式。I 类控制区宜秸轩还田; ll 类控制区可适茧秸轩还回; 山类控制,区不宜秸轩还田,4. 2 土壤调理,4.2. 1 石灰调酸,4.2. 1. 1 适用条件,适用于H 类、山类控制区土壤p H 小于6 . 5 的酸性稻田。沙质土壤的酸性稻田不宜采用石灰调酸,4.2. 1. 2 石灰种类,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生产习惯选择石灰种类,其锅含量应符合GB/ T 23349 的规定,氧化钙含量,应不低于85% ,4. 2. 1. 3 施用方法,应根据稻田土壤pH 及其调节幅度、土壤质地、稻米锅含量、石灰种类及其特性等肉素,肉地制宜确,定石灰的施用盐、施用次数、施用时期及方法,避免肉长期施用石灰导致稻田土壤碱性化和结构受到破,坏。具体方法可参见附*B,4. 2.2 土壤调理荆,4. 2.2. 1 根据不同控制区风险分类和产地环境条件,选择施用适宜的碱性肥料、天然矿物质、生物有机,物料、微生物菌剂、农业废弃物、加工副产物及新型环保物料等来源的土壤调理剂,4.2 . 2.2 施用土壤调理剂应能降低稻米锅含茧,经评估不存在对水稻产品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4. 2. 2. 3 土壤调理剂的适用条件、施用时期和施用盘等技术指标, 应在田间应用验证基础上确定,4. 3 晶种选用,4.3. 1 选择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H 类、山类控制区优先选用经鉴定筛选表现稳定的低铺积累水稻,品种,4. 3. 2 低铺积累水稻品种与当地水稻主栽品种相比,产盐、品质和抗性相当,或略有下降,4. 3. 3 鉴定筛选低锅积累水稻品种应根据当地稻米产品铺含量、土壤俑污染程度及生产条件、种植习,惯等肉素, 通过"田间初步筛选、区域试验复选、示范应用验证" 的程序来确定。具体方法可参见附录C ,4. 4 水肥管理,4.4. 1 灌溉,4. 4. 1. 1 在i 类控制区,根据水稻生产需水规律和优质高产日标进行合理灌溉。可采用如下方案(不,限于此) :,a) 捅秧时基本无水层或浅水插秧,返青期保持浅水层;,b) 分囊期采取干湿交替, 促进分囊发生和生长,够苗晒田, 控制无效分囊;,c) 幼穗分化期结合复水施穗肥,拔节后至开花期保持浅水层;,d) 灌浆期田间保持干湿交替, 至成熟收割前7 d ~ 10 d 排干水, 防止断水过早,4.4. 1.2 在H 类、山类控制区,结合当地灌溉条件和淹水控锅目标优化水分管理:,a) 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水稻种植区,实行有水层灌慨,分囊盛期露田但不晒田,乳熟期浅水灌,浆不脱水,田间基本保持有水层,至收割前7 d ~ 10 d 排干水,b) 在水源不足、排灌不便的水稻种植区,实行淹水灌溉,直到收割前7 d ~10 d 排干水层或自然落,干,中间不露田、不晒田,全生育期淹水控制,4. 4.2 施肥,4. 4. 2. 1 施用肥料应符合4. 1. 4 的规定,4.4. 2.2 减茧施用酸性……

……